英国入欧和脱欧的历史根源及现实动因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英国在冷战体系中国际地位的下降和世界范围内去殖民化浪潮的兴起,英国意识到昔日大英帝国的风采早已面目全非,如果想维持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它就必须与欧洲伙伴搞好关系。然而加入当时的欧共体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一方面要考虑到这件事对已经建立的“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一方面还要与欧洲传统大国法、德展开外交谈判。此外,自己苦心经营的英联邦体系(该体系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也不舍放弃。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后来英国脱欧的原因。

下面分别谈一下英国三次入欧的根源:

英国入欧的历史根源

(一)1945年英国作为西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美国想让英国在建立欧洲合作新秩序的过程中扮演领导角色,但是遭到英国拒绝。英国不想加入欧共体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以为英联邦是它的主要贸易对象;它担心欧共体的共同关税会损害到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的特殊贸易关系。此外,英国本身对于欧共体的前景并不看好,它不赞同欧洲一体化朝着超国家行为体的方向发展。但是戴高乐的重返政坛扭转了这一局势,戴高乐强调主权,建设一个独立于美国的安全共同体。而这与英国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1961英国开始了第一次的入欧谈判。但是随着1962年美国在英国将要实施的被法国认为是加强英法军事合作的“天空闪电”导弹计划的终止,英国拒绝了此次入欧邀请。

(二)英国第二次加入欧共体是在1967年,这次是因为英国驻法大使索姆斯在与法国总统戴高乐进行私人晚宴时,戴高乐支持英国加入以增加大国在欧共体的决定权。不料此消息后来泄露给了西德与其他欧共体成员国,后者担心英国的加入会破坏欧洲一体化进程,于是拒绝接纳英国入欧。

(三)1970年,长期支持入欧的希斯成为英国首相,于是1971年5月,英国开始进行第三次入欧谈判。终于英国在1972年1月完成了谈判,该谈判决定自1973年1月起,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国。这次的入欧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欧共体原始六国在二战后经济增长率都比英国高;二是英国国内此时具备舆论条件,据1962年的民调显示,三分之二英国人支持英国入欧;第三世界兴起了“中间路线”和“不结盟运动”浪潮,这让英国难以对英联邦国家施加影响。以上三点原因综合促成了英国成功入欧。

英国脱欧的现实动因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以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24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51.89%的人支持英国脱欧。此次公投是英国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性公投,投票率高达72.2%,这说明公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

(一):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疑欧传统。英国自古就对自己有着历史大国的定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壮大,英国从一个小岛国家成为“日不落”帝国。从光荣革命开始称霸200多年。昔日辉煌历史,使英国对自己有着世界大国的定位。因此,多数英国人不热衷于欧洲建设。

(二):社会阶层的分化。在公投中,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水平越差的民众倾向于脱欧选择。而这一部分人投票率较高。很多老年人由于对现有生活感到困惑和失落,认为英国脱离欧盟后就会回到他们熟悉的生活。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认为是经济全球化和欧盟导致了经济不平等和贫困。

(三)英国内部自身的问题。其中以欧洲危机和移民问题最为突出。相较于其他欧盟国家,英国受债务危机的影响较小,经济恢复也更快。部分英国人因此不希望受到其他欧盟国家的“拖累”。在移民方面,有些英国人认为是英国的自由流动原则导致大量人口流入英国国内,并对本国公民的就业岗位,社会福利等造成了冲击。